(编辑:jimmy 日期: 2024/12/29 浏览:2)
让我们回顾数年来在地方网站领域的移动开发场景:
第一阶段:以phpwind的通用版为代表的APP。从用户体验来说,这一代产品很PC,不移动;可以用,不算好用。例如,许多APP中还出现下拉菜单等操作方式。这一代产品在安卓上发行问题不大,但是由于相似度过高,ios审批很难通过。这一代产品注定是过渡产品,难以大红大紫。
第二阶段:以化龙巷、地宝网、小鱼网等为代表的地方网站开始自主研发移动客户端产品。该阶段产品在功能上开始区分,以多客户端形式出现;在形式上移动化,在设计思想上仍然很PC。
第三阶段(现阶段):产品形式演变成“APP+触屏版+微信公众号”形式。大站装机量已经达到20万数量级,然而大家公认的产品模型仍未出现。
反思之后,不禁自问:一个立足于PC使用习惯的产品经理是否能创造出适合本地社交的革命性产品?或者这件事究竟有没有意义?——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几乎所有的社区、本地社区论坛客户端都完完全全是微博、朋友圈的摹仿品。这种出于挽救论坛下滑而制作的APP终究只是一根稻草而已——一个注定是草命而不是革命的产品!
我们甚至疑惑:
——手机是PC的补充还是替代?
我们还需要思索:
——地方社区的移动端的核心是内容还是关系?
地方社区产品的特征是:异步、陌生社交。我认为从产品逻辑来说,包含5个核心问题:
1、 呈现的内容主体与呈现形式是什么?
产品体现的主要元素是什么?是140个字,是大段文字,是图片,还是用户之间关系?
呈现出来的排列方式是文字列表、图片列表、还是一种样式?排列的规则是什么?
2、 互动形式是什么?
重互动还是轻互动?例如要求简单的互动:转、赞;还是规定多少字以上的互动。
是否提供私密的信息传递方式。
3、 传播形式是什么?
PC端的信息传递,除了直接拷贝文本,就是以URL形式传递。手机目前在沿用链接,说实话很不好用。
4、 分类形式是什么?
BBS的重要特色体现在信息的分类形式上,BBS的分类单元是:版、标签。生搬硬套到移动端,极不适应。
5、 样式在客户端还是服务端决定?
PC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们遇到过好几种传输协议:XML、HTML、RSS。XML:不传递样式;RSS:样式由客户端决定,例如鲜果、ZAKER;HTML:样式由服务器端决定,这是PC互联网的主流。
根据分析我们可以开始吐槽了:
1、所有地方网站首先都弄出一个小型的首页。而微博体现的是有人说了什么话,微信体现了谁对你说了什么话。这是中心化思想与扁平化趋势之间的抗争。
2、为了将就分版,大家做了很多努力,徒劳的。如果不分,以后怎么办?
3、社区离不开关系,可是地方社区体现的是本地陌生社交,如何体现人的因素呢?
4、微信引入了赞,而我们曾经要求用户回帖至少6个字。是在PC端加上赞还是定义属于地方社区的移动端互动形式?
5、APP与触屏版(其实就是WAP)学习了别人有图有真相的精神,于是列表一般要求有图。于是矛盾出现:好帖子未必一定有图,弄一个不相干的凑上?大家看微信朋友圈的设计:有图无图自适应,图片排列在文字下面展示。
6、迄今为止,传输协议并没有完善。
7、移动端已然开始与PC分庭抗礼了,不可以再将移动端作为PC的补充。那么移动端的地方社区是与PC端用不同形式体现同样内容还是干脆独立?
总结个人观点:
1、地方社区是“服务(内容也是服务的一部分)+本地陌生关系”性质的社交产品。不可以偏废用户间关系,在关系体现上没有唱吧、陌陌那样强,但是起码也跟微博差不多。
2、必须引入用户场景分析,从用户在某个时刻会使用何种终端阅读哪一类内容或者使用哪一种本地服务工具来设计地方社区的客户端。请不要再从自己想给用户推送什么内容去设计功能了!营销必须升级。
3、移动端必须扁平化,PC端扁平化以适应移动端扁平化的趋势。
4、功能设计上,请忘记微博。140字不是地方社区的领地,地方社区必须体现本地、深度的内容,是连续剧而不是8秒视频。
5、迄今为止,移动的发展已经由功能优先过渡到运营优先阶段。不懂得通过APP市场排名等手段推广的地方网站,在此阶段反而有了用武之地。
6、本文参考案例:地宝网系列APP、成都范社区APP、化龙巷社区APP、唱吧、啪啪、糗事百科、微博、微信。
7、请关注唱吧、陌陌的发展,这些APP已经逐步形成移动垂直社区。(文/宁哲网络 周宁)
相关阅读:地方网站移动化探讨:地方网站颠覆者是谁?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